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自有日月照山川(科举) 第 73 章

眼,官家没有翻阅此二人的卷子,而是直接将其二人列为一甲之末,第十一和第十二名。

至于刑部和工部的意见,有一共通点,他们皆将乔时为、王春生之卷列于二甲之末。

显然,他们知晓此二人年纪尚小,未满十七。

直到拿起兵部给出的意见,官家才略展笑颜。

户部、兵部共举乔时为状元,六中有二,足矣,官家在榜首处填上了乔时为的名字。

至于第二至第十,便等廷上读卷时,听他们吵完再定罢。

正巧此时,苏围换茶归来,官家命道:“传兵部尚书裴明彦。”

要传裴毒舌,苏围如往常般,习惯问道:“官家可要先喝碗甜羹顺顺气?”就怕见了裴明彦,一会又该吃不下饭了。

“这回不必。”

……

裴明彦神色严正,一进御书阁便问道:“官家,西北又有急报?”

“除了西北急报,朕就不能寻裴爱卿到此闲叙几句?”

“臣受宠若惊。”

官家试探问道:“朕记得,你曾说过,你更愿举荐世家子弟,因为你晓得他们生性如何,心里有底。”

裴明彦注意到御案上的一堆卷子,当即明了,一口咬定:“臣没说过。”

“你说过。”

“臣年纪大,忘性大。”

官家有些后悔没喝那碗甜羹。

“朕若是没猜错,他们应有别的叮嘱。”官家意有所指,又问,“你为何改了主意,愿意力荐乔时为为状元?”

愈是藏,愈是显,遂裴明彦敞亮道:“若无乔时为,臣当力荐世家子,若有乔时为,便只能是乔时为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臣欲收复燕云十六州。”

春雨已尽,阴云散开,宫殿见明日,御书阁内陡然变得明亮。

裴明彦继续道:“欲取燕云之地,须俯视河山,通晓兵家之事;欲行兵马之策,须粮草先行,熟稔财政之道。若说省试时,臣乃是因其‘见多识广有兵法之才’而偏爱几分,那么这一回,臣只是秉公办事而已。”

“省试时,臣曾试汉初三杰孰优赋,自以为当属韩信、张良。如今再想,兵不能断粮,可见亦不能少了萧何,此三者不分伯仲,皆为大业所需……天底下,既通兵法,又通财政者,能有几个?而此子正是其一,颇有萧何、韩信之兼才。”

许是怕说得太满,裴明彦补了一句:“即便算不上‘通’、‘熟’,只是显现几分天赋,也值得授以状元功名。人才不常有,而状元,三年前有,三年之后还会再有,臣不知官家要的是人才,还是状元?”

此时的裴明彦并不清楚皇帝的心意,他以为,官家会把六部尚书都叫过来问一遍,所以他力求把理由说得充分,免得被其他尚书压下去。

他道:“臣突然想起来,臣确实曾说过‘熟悉世家子弟之学问、习性’。”

“如何?”官家问。

“不比乔时为。”他率直言道,“故吏部、工部之举荐不实。”

官家颔首,难得关怀裴明彦一回,温声问道:“裴爱卿不怕被长辈责骂?”

“臣连官家的责骂都不怕。”

官家眉头一皱,顿时觉得多此一举了,不过他心里仍是暗喜,他看出了裴明彦求才之心切,遂下套道:“裴爱卿所言句句在理,可惜理难胜法,只怕会有人攻讦乔时为年岁尚小、不堪此名。”

裴明彦当即作揖领命:“明日读卷,官家只管交由微臣来辩。”

“善,朕慎思。”

正事谈完,裴明彦欲告退。

官家一低头,看到乔时为的卷子,一时心痒,唤道:“裴爱卿,且慢。”

“官家何事?”

“裴爱卿以为,乔时为之策问文章,哪一处为最佳?”为了避免尴尬,官家说得更直白一些,“裴爱卿觉得最后这几句如何?”

裴明彦毕竟不是苏围,当即欲直言道“官家,那只是例行公事的赞誉”,幸好话到嘴边时,察觉到官家目光里的急切。

他当即改言道:“明君扬声名于后世,能君齐功德于往古,篇末这几句,可见此子辅君成大业之诚心,使文章立意更上一层。”

君臣二人皆得偿所愿,欢愉分别。

以至于,裴明彦走后,官家还向苏围夸赞了几句:“没想到裴尚书虽言语粗鄙,却是个极有品味之人,甚好,甚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