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青梅煮酒(科举) 第 34 章

“无妨,人没事就行。可有信?"

“信在这儿。”

梅长湖接过信,展开。写信的是他堂哥梅长同,看完信后,梅长湖眉头微皱。

林氏忙问:"说什么了?"

"堂哥请咱们一家今年回淮安过年。"

“那怎么行,腊月渔娘及笄,那时候怎好出远门。”"堂哥想的就是渔娘在淮安办及笄礼。

林氏想明白了,主支/边没有放弃让她的渔娘嫁进高门大户,甚至因为渔娘的才学,主□口

边更加热络了。

渔娘看完信后,看她爹一眼:“堂伯说,他已经看过我写的游记了,果真跟我爹说的一样,游记写的极好。"

林氏气道:“梅长湖,我看你心里真是藏不了一点事。"梅长湖心虚地扯了扯袖子:“这事儿也不怪我,谁知道....."你马上给淮安那边写回信,就说咱们过年忙,没空去淮安,多谢他们的盛情美意。”林氏语气坚决。

“好好好,你别生气,我一会儿就写。”

梅长湖越是好声好气,林氏越是恼怒:"主□□边什么意思?十多年前咱们就分宗了,虽说感情还在,到底是两家人,他们是梅林堂,咱们是清江堂,咱们闺女及笄,他们凭什么插手?"

“堂哥就是问问,也没说一定要咱们去。”

"问问也不行!”

林氏气道:“你自己在家回信吧,看着你就烦,渔娘,二郎,咱们走。“哎,夫人,且等等我!”梅长湖伸长了手。

林氏不搭理他,牵着闺女儿子走了,把梅长湖一人落下。梅长湖无奈叹气,这叫什么事儿啊!

林氏心里藏着气,多少带到脸上来,叫阮氏、于氏看出来了。孙浔、贺宁远没见到梅长湖,贺宁远笑着问:“梅兄忙什么去了,怎么没来?"

"别管他。"

林氏语气不对,贺宁远和阮氏对视一眼,阮氏笑着问:“出什么事情了?昨儿还好好的,今天怎么不高兴?"

"唉,家里的烦心事,叫你们替我担心了。"

三家关系亲密,这点事也不怕叫他们知道,林氏就把主支的打算说了出来。孙浔沉吟道:"你家人丁单薄,主口口边也是如此,梅长同应该不止给你们写信,

应该也该长风堂那边写信了,

长风堂那边家里有两个女儿。

十多年前分宗,大房嫡子梅长同留守淮安主支梅林堂。二房独子梅长湖一家到南溪县安家,名号为清江堂。梅长湖的三堂叔梅平江带着一大家子去了江西吉安府定居,号长风堂。

渔娘听过那三叔祖梅平江的事,三叔祖是老来子,比她爹小十多岁。渔娘的祖父梅平寿靠读书当官时,梅平江刚及冠,正是读书的时候,渔娘祖父去世时,他才考中举人。后来天下大乱,分宗后梅平江带着一家人去了吉安府,在万安县谋了个教谕的差事,养活一家人。长风堂那边日子日子过得不差,听说家里三儿两女,子嗣比他们家兴旺。在儿女婚事上,渔娘听说只有一个大儿子已经成婚了,下面四个姐妹兄弟都还未婚配。

于氏:"叫我说,不管是为什么,等渔娘及笄后,你们夫妻也该带着两个孩子去淮安走一趟,给祖宗上上香。不能渔娘都要议亲了,还没见过老家的人,不知道祖宗坟墓在哪儿吧。"

林氏原本也准备去带着孩子回淮安一趟,主支这般积极,她反而有些迟疑,

总怕中间有什么事。

"娘,怕什么,遇到事就解决事,咱们不愿意,他们还能把我绑了不成?渔娘觉得一点小事,不值当她娘如此烦忧。

阮氏帮着劝林氏:“毕竟是血亲,有什么事当面说清楚,比你们一封信一封信送来送去有用得多。”

孙浔:“你若是和师弟商量好了要回淮安,我们夫妻陪你们一家一块儿回去。”

林氏点点头,露出个笑脸来:“多谢师兄师嫂,回去我跟长湖商量商量再跟您二位说。"

就该高高兴兴的。

阮氏笑道:“这就对了嘛,别什么事都往心头放,今儿重阳节来爬山,咱们“等等我。

去。”

梅长湖写完信骑马赶来,贺宁远大笑道:“你来得正巧,咱们正要往山上“抓紧了,别赶不上白云观的午食了。”

“渔娘,你带着二郎走前面。

“哎。”

贺文嘉读书去了,三家六个大人,只剩渔娘和二郎姐弟俩了,都照顾着他们呢。

渔娘牵着弟弟走在前头,心里想着,家里孩子是少了些。"姐姐,你想什么。"

“什么都没想,赶紧走。”

渔娘只看了二郎一眼,这小孩儿感觉敏锐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