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历史许愿墙,开局给辛弃疾换皇帝 换皇帝04

想起那天的危险场景,都觉得心有余悸,忍不住瞪了谢安一眼。

生死关头,你就非得装这一下……不是,非得弹这琴不可吗?

也就是王羲之还不知道未来淝水之战的事。

倘若他知道,谢安面对秦兵百万大军压境,国破在即,都能作为后方总指挥,稳定朝野的所有人心。

甚至在捷报来临时,依旧从容不迫地下完了一局棋……

他怕是要感叹,谢晦简直就是谢安再世,这份善演属实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!

当然,王羲之是万万没想到,谢晦不仅是谢安的族亲后人,也算是他的族亲后人,甚至可以叫他一声曾外公。

细论起来,他俩谁也跑不了。

谢安看了他一眼,总感觉王逸少不像在憋什么好话。

王羲之饮了一杯酒,转移话题道:“宣明和王家的那个王镇恶,似乎关系很好啊。”

谢安:“……”

能不好么,聊这一会天的功夫,人都贴一块去了,王镇恶已经手动给他削了好几片瓜了。

这或许也是一种「王谢」。

本位面,前秦还没有建立,北边名声最大是少年姚襄,才十九岁,尚未及冠,而冠绝天下。

但现在已经归晋了,还和他兄长谢尚一见如故,一起筹谋北伐。

前段时间,谢尚还写信回来,说自己喜提一位小知己,神明武略,雅善循抚,博学多才,什么都好,就是性情有点太过天真。

所以,谢安也不知道王猛是谁。

但听了这一句“关中良相唯王猛,天下苍生望谢安”,总感觉很厉害的样子。

“为何我在后面?”他的关注点有些与众不同,“难道就因为我名字是平声,王猛是去声?若是都换成各自的字号,谢安石、王景略,又会怎么排呢?”

王羲之:“......”

他算是看明白谢晦这个不走寻常路的作风,究竟是从哪里继承过来的了。

……

在场死谏的众人,全部得到了清算。

攘外必先安内,只有清理掉这些蠹虫,才能剖除朽根,焕发新生,不至于在北伐途中被人背后放冷箭,或是使劲拖后腿。

魏杞立刻将名单记录下来,交给了刘裕。

这里边有不少是他的熟人,甚至还有进士同年,他却丝毫没有留情。

如今一棒子打下去,朝野便空出了不少位置。

他有些迟疑道:“如此雷霆万钧进行打击,我担心,余下的官员数量不足以支撑三省六部正常运转……”

“不必烦忧”,刘裕对此信心十足。

某些人不想干,天下有的是人想干!

三条腿的□□不好找,两条腿的大臣到处都是!

翌日,刘裕公开张贴求贤令,不论身份与门第,擢寒峻,举贤良,挈后进。

并亲自接见了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英才,勉励他们为国效命。

天子礼贤下士,锐图恢复,消息传到各地,许多贤人义士不禁热泪盈眶!

国之危难,必有英杰,只可惜朝廷不见用。

许多老臣抗金之意坚定如铁,不与逆臣同流合污,因而遭到排挤,宦海沉浮,心如死灰。

本以为此生也就只能这样了,未料,还能有重新发光发热的一日!

比如观众们都熟悉的李显忠,正在绍兴府养老。

刘裕第一时间就派人快马加鞭,把他召回了京城,如今,他已经热火朝天地重归岗位,继续训练骑兵。

武义大夫毕进,岳飞从前的亲将,也是名将毕再遇他爹,也拖家带口地来到了京城。

如今的朝堂,群星荟萃。

余下诏令,便是张榜告知天下,明律法,清吏治,缮兵甲,练战术。

一应诸事,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,内外肃然,波澜无惊。

众人都在忙碌,反倒是暂时忘掉了一个关键问题。

那就是......

废帝.太上皇赵构,和宋孝宗赵昚父子,该怎么处理呢!

这一日,朝散大夫岳霖接到了一个消息,高祖皇帝要给他的父亲建庙,顺带制作一批塑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