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历史许愿墙,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39章

一样,不做任何追责”,李存勖没啥波动,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,“他们虽然都在我死后开国称帝,但我都埋骨成灰了,没道理要求人家还继续为我尽忠,根本不算什么错误。”

李世民又问:“那李嗣源?”

“他和那些人都不一样”,李存勖沉默了许久,飘落了一声叹息。

李嗣源作为他的义兄,从最微末时期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,联剑并辔,转战千万里。

当年,他初次继位,就遭遇了李克宁叛逆,情况岌岌可危,是李嗣源一直在他身后支持他。

濮阳相见,他指着滔滔不绝的河水,告诉李嗣源:“公当为吾死!”

李嗣源应下了,并且也始终都是这么做的。

柏乡之战,面对山下合围了一重又一重的梁军,杀气冲云。

他手持白金巨钟为李嗣源灌酒,李嗣源一饮而尽,跃马挺身,率百骑冲锋陷阵,生擒敌将而回。

当时场景之凶险,盔甲上,尽是箭镞密集的痕迹,如同刺猬。

郓州之战,他要孤军突袭,众人皆谏不可从,李嗣源夜入帐中,与他密谋,愿誓死为先锋军,一战而定胜局。

汴州之战,李嗣源率先拔城,拜于道旁相迎。

他意气风发,拽住对方的衣袖,扬眉指点江山,常笑着说:“天下与尔共之!”

与尔共之。

谁料真是一语成谶。

要说李嗣源全然无情,那倒也不是。

李嗣源本可以重开一个王朝,自己当开国之君,但因为吏部尚书李琪的一句话,最终选择了继承「唐」这个国号。

对他来说,「唐」这个国号并不是政治资本,甚至是一种负担。

李琪说,“若别开新统治,则先帝(李存勖)便是路人,茕茕梓宫,何所归往!”

如果重开新朝,先皇身后便无人祭祀,若中元魂归,又能归向何处?

史书记载,李嗣源正是听完这句话,最终下定决心,成了「唐明宗」,而不是「X太.祖」。

李存勖从史书里看到这一段,内心不是不触动的,反而更增添了几分惘然。

“太宗爷爷,你说他到底是怎么想的”,此刻,李存勖带着一丝茫然说道,“我以为,他会做我一辈子的兄长和心腹,永远支持我。”

“可是,他怎么能背叛我……”

李世民听到这里,终于没忍住,一手扶住了额头:“亚子啊,你真是……”

好一个天真纯情的大憨憨!

难怪这孩子是个千古难觅的军事天才,合着全是拿脑子换的!

怕不是平日在戏台上悲欢离合唱多了,入戏太深,直接把自己也给绕进去了!

在这一刻,他甚至有点为郭崇韬叹息。

遇上这样的君主,又管文又管武,费心劳力忙得飞起,真的很不容易!

不是吧李亚子,李嗣源都搞叛乱,黄袍加身,暗中怂恿郭从谦害死你了,这是既定的事实。

你还搁这儿猜测李嗣源是怎么想的,对你到底有没有真心呢?

愿意效忠于你是真的,为你出生入死、冲锋陷阵是真的,叛逆是真的,心怀愧疚、在你死后百般祭奠也是真的。

就连临终念念不忘,或许也是真的。

可是,追究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?

亲兄弟尚且阋墙谇帚,何况义兄义弟?

人性本就是很复杂的东西,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,往往只是一念之差,余生便已谬以千里。

李世民摆摆手,斩钉截铁地说:“亚子,你莫再胡思乱想了,李嗣源后来背叛你,不是因为什么真情还是假意,而是因为——”

他语气轻轻地吐出一句话:“因为你不再是他心目中的明君。”

这种大将敢造反的年代,几乎都是混乱岁月。

下边人都觉得:哎?皇位上的人好像也不怎么样,努努力,我也能够一够!

相对应的,除去陈文帝陈蒨这种接手了前任烂摊子的倒霉蛋,极少听说有人在治世造反的。

有几个脑袋够杀?

就算真有人不怕死,谁没事闲得去慌响应?

李世民凝视着他的眼眸,语重心长地劝诫道:

“你若想留李嗣源一命,那就勤修政德,清平治世,好好光复大唐,届时天下一统,山河中兴,谁还敢不服你这位绝世英主?再有十个李嗣源,也只能为你侍奉笔墨,捧璧献玺。”

“你若没有信心压制他,那趁早杀了便是。”

李存勖撇撇嘴:“太宗爷爷不必激我,为着此事,安时已经劝过我好多回了。”

李世民失笑,随即正色道:“朕不是激你,你是大唐后世君主,朕当然盼着你好。可你若连一个李嗣源都无法解决,又如何能扫平六合,中兴大唐帝业?”

李存勖点头应下。

“亚子”,李世民说到这里,却眉峰一挑,语气陡转凌厉:“亚子,你既然是天下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