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!
再细眼一瞧:产地新疆。
顿时泄了心力,养鸡养鸭甚至让田里的青蛙吃蝗虫法子,他们都懂,没想到后世也是老调重弹,不能根治。
他们甚至能指出天幕所说的漏缺处,天大旱时不种麦稻,改种大豆、豌豆等蝗虫不吃的作物,保证粮食丰收。
有人听到不满者抱怨,厉喝道:“尔等也不怕老天劈了你们这些没良心的。”
神迹介绍如此多法子,难道我等不能摸索,非要老天把具体法子送到你嘴边才行?
抱怨者不服气:“神迹都说了无法根治蝗虫,你比神迹还厉害?能治蝗虫?”
那布衣青年冷哼:“神迹不是已点明治蝗之法—投天敌!”
神迹在蝗虫身上放微孢子、绿僵菌杀虫,无非是利用了毒性传染,神迹用得他们也能用。
把痘毒刺入蝗虫体内,让其传染自灭,不就是新法子?(方法记于‘蒲圻县乡土志’,是真的)
旁人一听觉得此言有理,连道:“我这就去捉蝗虫来试你说的法子。”
其他人纷纷赞同:“多捉些,多捉些,蝗虫不喜阴湿,咱们就用阴湿毒来杀它,我等慢慢摸索,总能治蝗!”
【森林遭到砍伐不仅带来旱灾,同时也会招来水患。
绿色植被被破坏——地表无涵水功能——雨水自高向低冲击=山洪。
更可怕的是山洪过后——有机物被冲走(水土流失)——不毛之地。
没有森林作蒸腾作用,土地在阳光直射下只会更加干旱,没有森林扎根大地,水土流失只会更快】
【看黄河改道就能看出,黄河在宋时改道10次,金改道1次,元改道3次,明改道19次,清改道13次,以上仅是改道数据,并不包括决溢及黄河流域水灾次数。
长江流域的水灾同样如此】
天幕似乎有些偷懒,直接将长江水灾次数给贴了出来,密密麻麻一大片看得人头晕目眩。
历代农人得知天幕上是水灾详情时,连忙呼喊:“快记啊,李家娃子识字快记下来。”
神迹怜他们生活艰难,特点未来让他们避祸!
宋明两朝百姓大多识几个字,乡亲们相互记下熟识的字,准备私下核对凑完整神迹预言。
而清朝百姓则是哭嚎声一片,他们大字不识一个,该怎么办?
神迹让他们避祸也避不开啊!
难道天要绝他们吗?
【与黄河决口相比,长江地理环境要好得多,除了开发晚保留植被广外,整条长江开发不是全流域开发,而是分时间分地域开发。
战国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同步开发,长江东南由孙吴开发。
东晋南迁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地区开发,直到宋朝南迁长江中下游才进入农业开发。
云梦泽正式化泽为江汉平原】
房进想了想补充道:【云梦泽不是单独的湖,而是包含山地、丘陵、平原、湖泊、沼泽在内的多种地貌综合体,其范围非常广】
秦始皇头上缓缓升起一个问号:后人不知云梦泽大小?
秦臣亦是面面相觑,难道云梦泽在史书上仅留下名字?
不过...张苍有些惊讶地望着粮食满仓的扬州,不禁感叹:果然是沧海桑田,时世易变!
‘禹贡’论及天下土壤性状时,将荆州(长江中游)等列为下中,扬州更是下下之地,直到现在关中百姓仍称南方为‘卑湿贫国’。
谁能想到今湿热的南方到后世后,竟然成了粮仓呢?
【史学家根据长江文明遗址分布及史料佐证,春秋时期的云梦泽包含湖北中南部:西起枝江,东到武汉及黄冈,北至钟祥,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)。
它从秦汉起就开始逐渐被人类蚕食,直到南宋时期化为江汉平原。
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,成为华夏粮仓,有‘湖广熟天下足’之称。
房进麻利地贴出一组数据,慢吞吞道:
【从长江水患发生数可看出,越是开发得成熟,水患间隔越短,发生灾难次数越多。
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汉代(公元前185年)到清末2096年中,共发生大洪灾214次,平均10年一次。
唐代平均18年一次,宋朝和元朝平均五六年一次;明清时期4年一次;其水患十之七八都在荆江爆发,才有了‘万里长江,险在荆江’说法】
朱元璋&玄烨眼皮直跳:为啥老是朕大明/大清受灾最严重?
【自民国起长江如脱缰的黄河,几乎年年水患年年灾。
民国六年起到新中国成立,38年间荆江地区被淹灌5次,汉中中下游被洪水淹灌11次。最严重的当数民国20年长江全流域大水灾,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八省200县全遭到洪水破坏,武汉三镇全淹,南京低洼处全被淹没。
全国性洪水最严重在1931年,洪水历时半年,波及十六省,武汉市积水4个月未